首页

sm视频女王

时间:2025-05-28 07:13:55 作者:生态环境部: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浏览量:45680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袁秀月)近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主要亮点有哪些?生态环境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相关热点话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以来

  涉赔偿金额已超330亿元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我国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生态环境法治的新阶段。

  他介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生态环境部全力配合立法机关推动法典编纂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外,《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在积极推进中;生态环境部还制修订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六件部门规章,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在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面,赵柯表示,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等单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联合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强化鉴定评估技术保障,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估”“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等方面的鉴定评估技术标准。自改革启动以来截至昨天,全国已经累积办案约5.51万件,涉及赔偿金额超过330亿元,有力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制度纳入法典草案

  赵柯介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共1188条,约16万字。其中,有五方面亮点。第一,保持了延续性,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现在的法典草案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保持了法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回应了现实性,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赋予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强化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对环评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提出了要求,等等。

  第三,增强了体系性,删除了现行法律中一些重复、矛盾条款。第四,创新性,将部分改革举措上升成为法律制度。比如生态环境监管的“四个统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措施纳入了法典草案。

  第五,前瞻性,对新兴领域做出了引领性的规定。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法典编纂草案考虑立法需求,做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的规定,为今后相关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确定了原则,奠定了基础,为将来新兴领域的单行立法预留了空间。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专门立法工作进程

  赵柯介绍,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相关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这一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涵盖了水、气、声各类污染要素,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法典》颁布以后,将取代环境保护法,统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他表示,在法典颁布之后,为贯彻落实法典新要求,生态环境部将推动配套制度的全面清理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其中包括:系统清理与法典不一致的规定,维护法治统一;落实法典的授权性立法要求,加快配套制度的制修订工作;进行补充性立法,推动新兴领域立法。

  赵柯表示,法典虽然包罗万象,但不是所有领域都规定的那么详细。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新兴领域尚未制定专门法律,法典仅做了一些原则性、引领性的规定。生态环境部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配合立法机关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专门立法工作进程。(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智汇境踪”数证鉴识中心是贯彻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边检+出入境”深化协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盐城空港口岸出入境证件签发审核、人员实质性审查工作质效的有力措施。

家电安装维修市场乱象不断 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此次联合救治演练以西班牙维和部队巡逻车队在行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多人受伤为背景,依托中国维和医院和西班牙维和医院,重点对伤员前接与转运、现场急救、院内救治等多种情况进行实案化演练,锤炼联黎部队东区司令部各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援和协同保障能力。

电影《危机航线》举行北京首映礼

从印刷时代到智能时代,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性进化和升级,都会引起新闻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当人工智能带来智媒化发展趋向,中国新闻学迎来解构权威与重构权威、解构专业与重建专业的时代。

《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图谱V1.0》首次发布

非法收受财物1776万余元 刘立宪受贿案一审开庭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在吉林,当地通过土地整治、智慧农业等工程,确保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辽宁今年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304万亩,在铁岭李千户镇,河道防洪工程加紧施工,工程覆盖1万多亩农田,建成后能保护耕地在汛期免受水毁。黑龙江的高标准农田和农田防护林等建设项目协同推进,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在黑河,水、田、路综合施策的同时,当地还对侵蚀沟进行削坡作业,减少土地冲刷,防止水土流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